新科技革命前夜 中国人“吃”的问题该咋办
点击量:3501 时间:2017-02-22
2017-02-13 中食安信
过了一个农历新年,历史的车轮依然不断向前,科技创新仍是这个时代行进过程中最受瞩目的驱动力。哪怕是人们印象里最“土”的农业,也不得不卷入其中。
而近日出台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用不小的篇幅聚焦“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事实上,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反复强调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谈及农业,与普通大众息息相关的问题是,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中国农业这一关乎十几亿张嘴吃饭的问题将何去何从?
前不久,中国农业科学院对外发布该院《“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称《规划》)和《“跨越2030”农业科技发展战略》(以下称《战略》)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正如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李家洋院士所说,按部就班地跟踪国际研发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科技强国的需求,必须紧扣发展、抢抓先机、超前部署、跨越发展。这也是由他牵头研究未来15年我国农业科技跨越发展战略的初衷所在。
据介绍,《战略》是该院组织200多位以中青年科研人员为主体的专家队伍,分12个学科专题研究组,自2014年起耗时近两年完成。《战略》把脉农业科技发展态势与内外部环境,希望能为未来15年我国农业科技跨越发展描绘一幅路线图。
科技究竟起多大作用:一多半担子压到科学家身上
《战略》提到,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主要受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农业科技进步影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尤其是资本要素。不过《战略》称,近年来,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效应递减,农业生产中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
相应地,由科技带来的农业经济增长总体为上升趋势。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赵芝俊研究员团队建立了一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模型,经其测算,我国自1988年以来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每个“五年计划”时期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
具体来看,“八五”到“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依次为25.36%、32.96%、40.30%、46.64%和54.22%。
这其中,2009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首次超过50%。2013年以后,这一比率一直维持在55%以上,2015年达到55.8%。赵芝俊团队表示,这说明在农业产值增长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已明显超过其他要素贡献之和。
这是一个转折。
李家洋就表示,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以平均每年1%的速度增长,2015年将近56%的比率,表明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开始进入由传统要素——土地、劳动力等推动为主转为以农业科技推动为主的阶段。
令人欣喜的同时,这也让科研人员备感压力——说白了,其他要素对农业的发展促进作用越来越小,而农业对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一多半的担子都压到了科学家身上。
“可以说,科技是提供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给国民 搞饭 、给农民 搞钱 、给农村 搞绿 的关键。”中国农科院科技管理局局长梅旭荣说,“三农”问题是农民增收、农村进步和农业发展的问题。在农业资源吃紧、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三农”的建设越来越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
那么,农业科技进步究竟包括什么?
根据赵芝俊团队的说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技术,还包括农业政策与经济管理技术,以及农业服务技术的进步。而农业生产技术又包括优良品种推广、栽培和饲养技术、植物保护技术、机械化技术、低产土壤改良等。
相应地,低产土壤改良、新的经济体制、生产资料服务等因素贡献率水平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科技进步的短板。根据该团队的说法,这些方面将成为下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未来15年干5件大事: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在《战略》中,科学家们对未来要面临的农业问题有着清晰的认识,并从科技角度开出了“药方”。梳理起来,共有5大发展问题,可谓未来15年要解决的5件大事。
首当其冲的是“吃饱”问题。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但按照《战略》的说法,粮食安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粮食收储安全与减损技术、新型的粮仓安全储量技术与装具、减损保质保鲜储藏技术等。
第二件事是“吃好”,即“吃得安全”的问题。根据《战略》,“食以安为先”的要求愈加迫切,迫切需要依靠科技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遗憾的是,从当前来看,我国食品安全科技储备、科技平台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危害来源不明、污染规律不详、监控技术匮乏、风险评估欠缺、标准依据不足、动植物标准化生产技术缺乏等。
梅旭荣说,未来15年需要农业领域的科学家,依靠科技创新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而这必须有效治理农药残留、激素和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生物毒素等问题。
“吃好”还有另一层意思,即“吃得健康”,正如梅旭荣所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对食品品质和营养功能的需求日益增加。不过,长期以来,我国对通过日粮摄取来满足人类所需营养的研究严重滞后,迫切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突破,来提高全民营养的健康水平。
另外三件大事,分别是确保生态安全、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互联网+农业”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这其中的技术装备水平,很值得一提。
根据《战略》,目前我国农机装备种类和性能与国外差距较大,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掌握,90%以上的大型农业装备依靠进口。因此,《战略》提出,在未来15年,要努力攻克信息感知、决策智控、试验检测、精细生产管控等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研发关键部件及多功能作业关键装备。
抓住“弯道超车”机会,扭转受制于人局面
梅旭荣告诉记者,纵向来看,我国农业科技近10年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赶超速度越来越快;但横向来看,我国农业科技不仅与国际同领域发展仍有差距,同时与我国国内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发展速度差距也较大。
比如,放眼世界,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正逐渐清晰起来,但目前我国还处于以农业机械为生产手段工具的机械化农业阶段。
但眼下是一个机会。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就提到,当前面临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弯道超车”机会,现代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技术日新月异,并加快向农业领域渗透,不断催生出新的农业产业,孕育出颠覆性的农业科学技术,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核心关键技术已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
他说,我国农业领域的科学家必须抢抓这次机会,成为若干重要领域和重点方向的“开拓者”和“领跑者”,牢牢掌握农业科技竞争主动权。
作为我国唯一的国立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对外公布了其目标,明确到“十三五”末期,该院将建成6个以上世界级农业科学中心和30个左右国家级农业科学技术中心,打造173个科技创新卓越团队,攻克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重大技术难题。
这些,不管是在《规划》还是在《战略》中都有所体现。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提到,《战略》不仅是农科院的规划,更关乎到整个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他希望通过这份《战略》,给农业科技人一些启示,一起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在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上实现重点跨越。
梅旭荣说,中国农科院还将这一战略目标体现到资源配置上,比如最实在的经费分配:未来,该院自主经费的80%以上都将面向科学(技术)中心、一流院所的建设。支持卓越团队的经费则高于一般团队的50%。
不过,从总体的大盘子来看,这些还是个小数。在《战略》里,他们提了一条建议,希望到2020年,在整个国家层面,农业科研投入占农业GDP比重可以不低于1.1%。
来源:中国青年报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我要评论
- 更多行情资讯
- 湖北整合发布生猪5项信息,避免集中出栏
- 四川广安市畜禽水产品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 我国蛋鸡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 农业部联合中国农业银行 共同推进金融支持...
- 第二届全国屠宰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
- 11月份全国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优稳中向好
- 《中国天然肠衣团体标准》制定工作会在杭州...
- 肉类食品包装标准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 新闻排行榜
- 关于《肉类行业数字化车间 通用要求》等8...
- 烤肠征求意见稿材料
- 《台湾风味烤肠》《果木烤肠》公开征求意见函
- 中国肉类行业可持续发展-绿色贸易宣贯
- 关于推荐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项目的公示
- 9.24团标征求意见
- 关于《可生食鲜鸡蛋》等6项团体标准公开征...
- 关于团体标准《牦牛肉》《牦牛肉质量追溯技...
- 中国肉类协会《牛排及其质量团体标准》制订...
- 关于批准发布团体标准《富α-亚麻酸猪产品...
- 图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