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会 > 信息中心 >

我国草原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

  时间:2016-07-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膳食结构的升级,近年来草原羊肉及其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涨。草原肉羊产业在带动牧民增收、维持少数民族牧区社会和谐、政治稳定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我国草原肉羊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大、产业链不健全、产业化组织程度低、加工转化程度不高、产业效益难提升、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草原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可持续发展是系统发展观,是建立在经济、生态和社会多目标协调整合基础上的发展,与推动草原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追求契合。草原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有助于完善草原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可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和优化肉羊产业政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为肉羊养殖户和相关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和完善经营策略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破解草原地区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破坏的难题,推动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

本课题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借鉴制度经济学、产业生态学、政策评估学、外部性理论、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以及公共物品等理论,立足我国草原肉羊产业发展现实,抓住影响我国草原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它们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的草原肉羊产业政策是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对肉羊产业发展中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或无法解决的带有一定社会性的问题施加影响,通过完善产权配置、优化产业组织、推动技术进步、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公共服务等政策措施,推动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本课题釆取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政策绩效四个方面,对基于权责利明确的草原产权制度、基于产业化经营的肉羊产业组织发展政策、基于技术进步的肉羊生产补贴政策、基于草畜平衡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和基于市场我国草原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失灵的肉羊产业公共服务政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分析发现,影响草原肉羊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产权制度、产业组织、技术进步、生态环境和产业相关服务。产权制度对生产要素进行初始配置,把自然资源和人口(劳动力)因素联系在一起,限定了草原上从事肉羊生产的人口。牧户、企业等产业主体选择一定的组织结构,围绕利益展开竞争与协作,构成产业发展的内源动力。同时,生产要素、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相关支持产业和服务又构成了草原肉羊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外部环境。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基础上,政策正是要对产业发展中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或无法解决的带有一定社会性的问题施加影响,通过完善产权配置、优化产业组织、推动技术进步、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公共服务等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草原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的多目标系统工程,需要政策积极加以协调;既要以草地家庭承包为基础,又要促进流转、协作扩大经营规模;既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又要促进牧民合作深化产业化经营;既要尊重放牧系统特性,又要补贴利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提质増效;既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要补偿农牧民收入维持其生计;既要依靠市场配置经营性服务资源,又要健全产业公共服务保障。因此,为促进草原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政策:坚持明晰草原产权的改革方向,通过扩权

赋能进一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坚守家庭承包的基础性地位,培育新型产业经营主体实现多元化经营;加强转变生产方式旳政策引导,走生态高效的草原肉羊生产发展道路;树立正确的草畜平衡管理理念,完善生态建设补偿促进草原永续利用;构建公益性与经营性结合的服务体系,发挥社会化服务支撑保障作用。

文章来源:李金亚. 中国草原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政

策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14.


马上关注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微信公众平台

马上关注中国肉类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上一篇:50个城市肉类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2016年6月14日发布

下一篇:日媒称澳大利亚农场改养肉羊:因为中国人爱涮火锅

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
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CIMIE)是世界肉类组织和中国肉类协会共同主办的全球肉类食品行业最重要的贸易展会之一,组委会始终秉承“以展商为重、提供全面优质服务”的宗旨,不断总结历届展会经验,引进国际知名展会管理理念,力求使CIMIE为参展企业获得效益最大化。
[ 了解详情 ]
咨询服务热线:010-51661768